找到相关内容1593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经律异相》及其主编释宝唱

    理论性的东西。“异相”则是表现于存在中(包括神话、故事等)的实在的具体形象,它们表现出千差万别的“差别相”,它们是“真如”的具体体现。《大乘》曾用一个譬喻来说明:“言同相者,如种种瓦器皆同土相。……...又敕唱:“自大教东流,道门俗士有叙佛理著作弘义,并通鸠聚。”号曰《续法轮》,合七十余卷。“使夫迷悟之宝,见便归。”深助道法,无以加焉。又撰《法集》一百四十卷。并唱独断专虑,撰结成部。既上亲览,流通...

    李鼎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3362774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正法门,恳勤修习,必能证得。故曰:“劝君买棹江头去,定卜月明载满船。”《大乘别说》云:  念佛法门,正由依真如如来功德藏——即心自性同体三宝,  及大乘别相三宝之信心为根本。  不明此心此理,...名号,仗彼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,使其往生彼土,令其得不退转,免堕六道轮回,这是净土缘起的真意义。故《》称净土为“胜方便”,《十住毗婆沙论》说为“易行道”。  往生净土之行门,本通于十方一切佛菩萨之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3862943.html
  • 白云老禅师著作:休庵随笔

    智慧之法,其主旨在超凡入圣,圆成菩提道果,必须深解“觉”的流程,以及种种相境。  所云四觉者,依大乘中说。有:  本觉:谓一切众生,自性清净,心源离于妄想,即寂而照,等虚空界,无所不遍;法界一相...以计较与执著为行,甚至于业中复得见道,则已具中道之谛义,方称一念相应之余,顿显一念放下之德养也!  如大乘中说:  “如菩萨地尽,满足方便,一念相应,觉心初,心无初相,远离微细念故,得见心性,...

    白云老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1263000.html
  • 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的反思性

    大乘佛法的人生观呢?太虚认为,大乘佛法中的人生观由三个层次所构成。   首先是“佛法总观中的人生观”。太虚依据《大乘》中“一心开二门”的体用结构...、“大师为中国佛学之大成者,长于融贯统摄,不拘于台贤禅净,卓然成家。其宗本在妙有之唯心论,一再为《楞严》、《》等释难扶宗,足以见·其宗本之所在。”&ldquo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3563007.html
  • 庭前柏子树郁郁发新枝——纪念河北柏林禅寺开放十周年

    、《善生经》、《大乘》、《六祖坛经》等,此外,大陆、港、台也有多位长老莅寺开示佛法。从1995年,柏林寺还每星期派青年法师到省佛协讲堂开办佛学讲座,深受众欢迎。为了深化对禅学的研究,净慧法师... 唐武宗会昌法难时,从谂隐迹徂徕山(今山东泰安市东南),草衣木食,仪法愈峻。佛教解禁后,从谂出山,所到之处,僧俗仰慕,四众归心。当他游方至赵州时,应众之请驻锡观音院(柏林寺),一住近四十载,广接有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263190.html
  • 圭峰宗密“和会禅宗”再探

    》、《圆觉经略疏》、《圆觉经略疏钞》、《圆觉经道场修证仪》、《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》、《华严原人》、《注华严法界观门》等,对《大般涅槃经》、《大乘》、《盂兰盆经》等也著有注疏。  唐文宗太和二...诵法华经。十四得度,乾元中学律于栖霞澧师。受南山行事于昙一,受菩萨戒于常照,传关河三于玄璧,江表三之盛始于此。大历初于瓦官传《涅槃》《》终南《法界观》法藏《还源记》。复造东京受杂华于大诜。十年从...

    [美国]顾伟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0963207.html
  • 以佛心为己心,以师志为己志 ——泰宁庆云寺慈航菩萨圣迹寻踪

    教学中心。当时弥勒内院的授课,每日6小时,主要内容有:《楞严经》、《楞伽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华严经》、《成唯识论》、《大乘》等。还教授因明学。主要参考书如:《圆瑛法汇》、《太虚大师全书》、《谛闲...不懈地致力弘扬汉传大乘佛教,功效不菲。作为他自己,培养了世界性的眼光,文化程度大大提高,他那著名的三大办教理念也逐渐趋向成熟。在精严持戒、轻财好施方面,保持着南传佛教的传统。在着南传佛教偏袒右肩僧装...

    释本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3463319.html
  • 唐君毅《佛学中之唯识宗之哲学》

    》分无明为根本枝末二种,迷于法界理之原始一念,为根本无明。今借用之,以别于一般意识境界中之无明、即指《成唯识论》与根本烦恼常俱之“恒行不共无明”。]。  复次,第七识执第八识为我时,依于第八识中...称别境心所,如欲、胜解、念、定慧等。心所又有善与不善即净与染之分,善而净者,称善心所,如、惭、愧等。不善而染者称烦恼心所。烦恼心所中,又分根本烦恼,如贪嗔痴等;及随从根本烦恼而之随烦恼,如忿恨等。...

    唐君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75563332.html
  • “理性”与“觉性”—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

    公认,真正谈及“本觉”且以为“性”尔后对禅宗产生极深影响的,乃《大乘》。该论谓:  依此法身说名本觉。何以故?本觉义者,对始觉义说。以始觉者,即同本觉。始觉义者,依本觉故而有不觉,依不觉故说有始觉。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,不觉心源故,非究竟觉。   这里,《》明确认定法身为“本觉”,为“觉体”。法身为一觉体,又何以有“不觉”?  所言不觉义者,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,不觉心而有其念。念无自...

    冯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2863719.html
  • 《圆觉经道场修证仪》 “礼忏法”新探

      唐代禅宗的发展,形成顿悟渐修的对立,而宗密则以《大乘》和《圆觉经》为基本根据,提倡顿渐合一,即是顿悟渐修。宗密从众生本具的圆觉真心,即是“灵觉”,这既使顿悟成为可能,又是顿悟的对象,所以开悟...》在二藏中属于菩萨藏,在三藏中属于经藏,在三乘中属于一乘,在十二分教中属于方广。  第三、权实对辨,这主要从华严宗的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五教来讨论。  第四、分齐幽深,根据《》的三细六粗来加以讨论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863809.html